|
【经验帖】来日半年合格东大一桥神户没有早庆浏览数:511次
10月8日试听课,虽然33没让来还是偷偷跑来了w。看着33在台上讲解消费者理论,一边在台下翻看当初4月班试听课时拍的板书,一时感慨万千。从4月份来日开始马不停蹄地学啊学一直到几天前揭晓院试结果,这半年犹如白驹过隙似乎什么也没留下唰地一下就过去了,就像一百多个日夜刷各种蓝皮书黄皮书ERE练习册过去问一样,过去了。即使合格通知书全都寄到了有时候还会恍惚想,真的考完了吗,真的不用再来半年了吗…… 大概是这半年来一直把期望值降得很低的后遗症吧。 关于上塾 我本是山中一株包治百病的板蓝根……呃不对,是国内某不知名一本财经类院校金融狗,本身英语底子尚可,大学前三年的英文授课加上一个月的备考,去年10月托福考了90+(但是2个月后的的N1挂了/手动再见);直系学长学姐15年的时候一个走研究生一个走语言学校来的日本,最后不约而同都上了塾并考上了东大……哇塞(⊙o⊙)东大诶!虽然被安利也心动了但是毕竟不了解,于是在塾的群里潜水冒泡了几个月,此外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前程日本启○和○芥○乱七八糟各种中介G30研究生语言学校各种门路行○名○启○各种塾,最后总结还是通过语言学校来上这个塾靠谱,于是明明要考的都是东京的学校却宁肯大老远坐新干线跑去东京考试也要报神户的语言学校跑来神户上塾。事实也证明了33的讲课水平绝对是没得说的,不吹不黑,上基础课的时候各种卧槽原来这个知识点是这样!卧槽我本科老师教的都什么鬼啊!卧槽尼玛还能这么理解?我在国内正儿八经地学了N个学期的经济学,然并卵老师教得不行一直学得云里雾里的,而直到上塾为止还一直以为是自己理解能力低下智商不足三级脑残,当初到底是为了什么占了一整个学期的前排座位老实听课啊喂/手动再见。另外在决定来日本之前还花了一年说服家里人同意自己到日本读研,外加提前了解好学院关于大四实习和毕业论文远程答辩规章制度,寒假赶在来日本之前写完了毕业论文,在大四下学期也就是今年4月踏上了这条考学的不归……啊不对,光明大道。 16年4月10日起开始过平日语言学校上课+写日语作业+写经济学作业和周末上课(+补作业)的美妙生活,说一开始就进入状态那肯定是骗人的,像我这种自制力低下的人开始的几周都是周一到周四各种划水,周五周六一整天黏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做(bǔ)作业;好不容易进入5月又犯了五月病(你有个P的五月病),论文导师终于开始动手审论文了,一稿二稿三稿,一万多字中文稿审核过关再通篇翻译成英文再审,6月开始毕业琐事,论文远程答辩实习手册信息登记档案转接,外加4月到6月一直在调解宿舍关系到最后没辙了和奇葩舍友说拜拜,终于6月初和另一个舍友搬到新宿舍才得以全心投入学习。然而4月到6月的破事加上本身时间管理能力低下自制力低下导致考东大经济必做的葵花宝典一字未动,为9月东大经济笔试挂掉埋下了伏笔/手动再见。 关于ERE 因为一开始就跟33约好ERE要考个日本前3来,相对于4月5月,6月总算可以说是步入正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日本前3这个目标太高甚至可以说有点不切实际自己也心知肚明,然而正所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朝着前3努力最后考到S,也算得上是“取乎其上,得乎其中”了。对我个人而言考ERE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买卖,暂不提宏观有一大半知识点是从ERE上学来的,我是模考主义者,模考越多我越是能进入状态,所以ERE考试对我来说就像是院试的一次预热,更何况ERE的的确确是一场正式考试。ERE考前的最后一周,这个不会那个又不熟练慌得不要不要的状态也给我敲响了警钟。考完ERE后我在备忘上写下 “明天就是东大笔试, 考前最后一天, 这个又不会,那个又不熟练, 慌得不行的样子, 要让那样的一天到来吗。 欠的,都是要还的。” 加粗居中截图设成锁屏壁纸,带着这份壁纸进入了过去问和研究计划炼狱阶段,洗心革面重新做堡。 4月:48小时 5月:61小时 6月:65小时 7月:132小时 8月:163小时 (剔除学习过程中的走神/玩手机/上洗手间/整理桌子/搞七搞八的时间) 关于研究计划 研究计划按理说应该6月份写,但为了全力准备ERE,仗着本科学过计量,研究计划就被拖到了7月份才开始难产。成绩单上接近满分的计量,教计量的歪果教授也很给力写了一封很有重量的推荐信,所以考完ERE在计量和理论这“刀叉与筷子”的选择中,没太多犹豫直接上计量了。说得轻巧,实际上几乎每个学校的版本都是出愿截止前一天ギリギリ赶出终稿寄出的。由于本科做过无数英文的presentation和speech,所以除了东大公共要求日文之外都是拿英文写的(真相:日语实在差到一定境界QAQ)。这里提醒一下,研究计划打算用计量写,特别是转专业、本科成绩单上没有计量的同学,一定要在来面试之前(最好能在来上塾前)扎扎实实啃完一部分的统计和完整的计量教材,从定义出发一直到解题应用一个都不能漏掉。面试是一个很撞运气的事情,有可能全程聊天打屁,也有可能被教授各种诘问专业知识然后boom boom boom……要不然……就写理论?(但修士入学以后还是得学计量啊⊙▽⊙) 关于过去问 7月份语言学校还有课不得不上,当时怕出勤率太低and夏天什么都没考上影响续签所以没敢翘太多课。8月份语言学校放假,几乎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来备考了。即便如此还是觉得花的时间不够,尤其是花在背知识点上的时间,每次一到名词解释和论述题就懵逼但又不想占用大块的刷题时间,于是利用零碎时间把不熟的知识点用手机拍下来,等电车的时候背吃饭的时候也放在碗边背,碰到不会念的单词和不理解的语法就厚着脸皮问旁边的日本人,复印笔记和名词解释丧心病狂贴满房间洗手台卫生间浴室玄关(舍友:Excuse me?)方便洗脸刷牙洗头洗澡的时候背,其实这件事情高二高三已经做了无数次,轻车熟路了。借宿我家的W童鞋每次看到的时候都是一脸接受不能的表情,对此我表示完全不觉得痛苦反倒精神上非常愉♂悦,因为省下的时间可以做好多过去问(¯﹃¯) 刷过去问的7月、8月这两个月,每天无论是精力还是体力都是消耗巨大的持久战,因为前期努力不足,这期间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娱乐,《亚尔斯兰战记》7月第二季出了N集愣是一直没看,直到8月底考完神大才把攒的一口气全看完,权当小阶段奖励。那段时间唯一的休息方式就是熄了灯躺在床上闭眼循环《四月是你的谎言》原声碟,感觉恢复得差不多了立马一个鲤鱼打挺起床接着学习。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前行,而不是浪费时间。持续不停地学只会把自己搞垮。多花时间固然没错,但是效率永远更重要,在考场上也仅有两三个小时容你做题,习惯了低效率地做题到考前再调整已经来不及了(我觉得)。 过去问基本每一套我都是掐表做的,因为模拟考的机会太少。尤其是自己考的那几所学校,每一套能完整做的过去问我都当作正式考试来做,具体做法: ①为了习惯指针的走向,开始前把表调到正式考试时间(比如东大经济是9:30,东大公共、一桥、神大是10:00)的前5分钟,铅笔削好收掉计算器,把状态调整到正式考试的状态准备开考。 ②到点立即提笔开考,精神强行高度集中。 ③每一套过去问做的过程中禁止上洗手间玩手机做其他事,完全当作正式考试做。 ④每做完一个部分看一次表,记下做这部分题所花时间,比如一桥做完选择题前10道微观题记一下花了多久,做完后10道宏观题再记一下,大题做完记一下,同一个学校的过去问数量上去了就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取最大最小值和平均值。下次做过去问包括正式考试的时候,根据这份数据严格控制自己每个部分花的时间,超过时间立即跳过这个部分,避免时间分配不均匀被难题拖累导致整套试卷全部爆炸。 ⑤考试结束到点,不管做没做完立即停笔。 ⑥考完后利用做饭间隙,刚吃完饭或者等电车之类的零碎时间,把没做完的或者不确定的题拎出来逐个解决。 现在反省其实没有必要一开始就掐表模拟考,7月份的初期阶段应该追求每道题做到完整完美完备,等进入8月份后做的题量上去了再模考。一桥除外。因为一桥和ERE考试风格灰常接近,经过ERE的洗礼,一桥的过去问从一开始就可以当作正式考试来做。 关于心理建设(俗称灌鸡汤打鸡血) 就个人而言一直以来都奉行悲观主义,认同“效用=现实-期望”,无论托福N1也好院试也罢,习惯把期望降得很低以期获得正的效用,所以无论结果是好或坏也都能比较平静地对待,在准备的过程中也永远不敢放松大意,因为永远不认为自己有把握能100%考上。坏的影响大概就是,考上了也觉得不真实,没有太多的喜悦。 考学这半年一直处于“在悲观主义的基础上不断灌鸡汤打鸡血”维持微妙心理平衡的状态。悲观主义是为了油断せずに行く,备考时永远不认为学得没问题了,正式考试时也不轻易认为已经审题到位,猜想是不是还有陷阱;灌鸡汤打鸡血则是为了做好心理建设,比如备考期间懈怠烦躁时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又比如在考试中被难题淹没不知所措时自己给自己人造氧气。 我是不喜欢依赖别人开导鼓励的类型,至少不能一开始就依赖别人,因为在考试这种最关键的时刻没有人能开导鼓励你,除了你自己。来源可以有很多,比如前辈同学经验、高三看的成堆励志文,甚至从小到大看过的各种动画和漫画(中二病效用最大化),不过大部分还是源于自己清新脱俗(?)的脑洞。实在没库存了就跑去骚扰33。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周三十五六度高温下连上了三天过去问,最后一天下课背着一堆过去问和教材往回走,到家时又热又困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几近崩溃,突然脑子里来了一句, “现在这么狼狈痛苦,不就是为了将来能不再像现在这样狼狈痛苦么。” “现在这样忍着不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就是为了将来能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么。” 于是干了这碗浓浓的鸡汤嗷嗷叫着(并没有)接着刷下一套过去问。现在再分析这些鸡汤鸡血也并不是来自无脑没逻辑的鸡而是一只经得起推敲的鸡:它给自己一个对未来无穷大的期望,把割引率降到无穷小,当总便益的现在价值大于总成本的现在价值时,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理所应当接着学。我的心里只有学习,学习使我感到快乐。 “忍不住的时候,再忍一下。” “把自己的心沉下去,沉下去,沉到地底下,沉到泥土里。有一天,它会发芽的。” “忠实地面对知识点和题目。你怎样对待知识点和题目,它们也就回馈你怎样的分数。” (针对审题不认真/知识点不扎实导致的丢分,让自己深刻认识到审题直接和分数挂钩) “反正报名费都交了,就试试呗,谁也不知道今年题目难还是简单好进还是不好进,哪有人会白浪费一次宝贵机会的。去考吧,如果连这样的我都能合格,那岂不是很搞笑/微笑” (葵花宝典没补完觉得考不上东大经济不想考了的时候) (结果还是挂了w) “早大小论文和变态面试一样麻烦,一样是概率事件,你怎么就能保证自己不在面试甚至在小论文就阴沟里翻船了? 退路可以有,但不要一开始就走退路。世界是在变的,你怎么知道明年早大就和今年一样好进?你怎么知道明年不会成堆的人去考早大?就像去年你怎么就能假定汇率一直不会升?” (ERE出成绩不想再做过去问想明年夏天拿S出早大的时候。现在想想,那只是懦弱,那只是给不想奋斗的自己找的借口而已) “眼睛因为泪雾而模糊,视野里的东西却越发清晰。这在科学上有解释,我却宁愿相信是因为一切真实的感知都要以泪水和苦痛作为代价。是的,我们总是要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得到另外一些东西。如果你所在乎的东西值得你为它而付出一切,那么所有的放弃都只是分娩前的阵痛。总要有所取舍的,蝴蝶的生命之所以如此短暂,因为它的翅膀太过精致了。有时候,放弃只是为了真正的得到,关键看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了这想要的东西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你凭什么上北大》) “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窗缝的那一米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地努力着。我还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备考生涯中最后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最后的狂欢,心好像沉在某个寂静之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生日当天,于是又刷了一套过去问庆祝一下。语自《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神大面试刚好和笔试挨着而且影响不大,所以没太多好紧张的也没太多需要心理建设的。但考完东大公共和一桥笔试后,距离面试还有一段时间,尤其是一桥笔试出结果是面试前2天,要为一个未知的结果准备面试是一件,十……分……提……不……起……劲……的……事Orz 某天已经看了无数遍的《言叶之庭》最后一句台词蓦地就冒了出来:「準備ができたら,先生に会いに行こう」。于是焦躁的心顿时就静了下来,可以平和地,心平气和地去写面试稿、看计量书、看研究计划涉及到的参考文献、背面试稿背一直背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即使是在去东京的新干线上,在考试当天奔赴考场的路上,在面试前的等候室,脑子里也只有这一句 「準備ができたら, 先生に会いに行こう。」 于是只剩下恰到好处的紧张,我来仿佛只是要去见一个老朋友和他叙叙旧,即使事实上素未谋面。 最后按照惯例列个timeline: 2015.07 初识33并开始在塾的群里潜水 2015.10 托福一战过 2015.12 挂N1 2016.04 来日&开始上塾 2016.07 考ERE 2016.08 考神大 2016.09 考东大经济&东大公共&一桥经济 上一篇: 【经验帖】【L同学】
下一篇: 【经验帖】东大j同学心得
|